体质辨识的具体过程是:体检者先根据自身状况填写一份由国家中医药发布的体质量表,再由医生进行传统的“望、闻、问、切”辅以“经络”检查,然后将量表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一个综合的辨别和评分,得出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进而为体检者制定一个包括饮食、起居、心理、运动等各方面的具有操作性的综合方案。还可以结合西医体检结果,得出+个中西医结合的整体体质报告。对亚健康人群可用中药、针灸、火罐、刮痧等中医力’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纠正其体质偏颇。中医体质辨识养生的承要意义之一就是预防疾病。尽管影响人类健康**有着诸多的因素,何疾病足为重要的原因。因此,防止疾病的发生、演变以及复发,是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内容。当前,中国人健康状况表现在各类疾病高发,疾病呈现年轻化,且青少年健康状况堪忧。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计委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慢人数接近3亿人,**过80%的死亡者是死于慢,疾病负担高达疾病总负担的70%,如果再不预防,未来慢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1.健康状态辨识
中医体质辨识仪是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以了解包括体质、脏腑及健康水平等状况。
2.健康状态信息采集
适时、实时地采集服务对象各种健康状态相关信息,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检测、常规健康体检、各种功能检测及生活方式调查等。
3.健康状态评估
中医体质辨识仪可根据所采集到的服务对象健康状态信息,从宏观整体到局部微观,从躯体功能、心*五章理状态到病理改变等,*度地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形成综合报告,使服务对象充分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及疾病风险,并为下一步的体质调养指引方向。
4.健康状态信息管理
建立管理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数据库,包括一般信息、辨识、检测、评估、干预信息、专科诊疗信息、随访追踪信息等。同时,开发随访功能及各种管理、分析功能,建立及完善健康状态信息库。
5.健康干预方案制定与实施
中医体质辨识仪根据9种体质调养方案,对不同体质非药物疗法方案进行不断优化。针对重点病种,建立诊疗规范,内容涉及无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4个方面内容。根据个体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节气,提供个性化药膳食疗咨询指导。同时,提供营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重症病人营养**指导、各类慢的营养咨询与调理。医院治未病中心应充分利用传统疗法,*挖掘整理并引进中医药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依据各类人群的不同特征及各种特色疗法的不同优势,以体质分类理论为指导,制定中医干预**和健康调养方案,采用针灸、火罐、砭石、中药熏蒸等技术,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抗衰的目的。同时,还应与各专科结合,制定专科疾病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措施和方案,为中医治未病工作提供有效的手段。
6.干预效果评估
除了对病人自身状态指标(如症状与生存质量、理化指标、功能检测指标等)进行效果评估,还从生活方式改变度、健康文化理念的认识度、满意度、依从性等进行评估,在积累一定数据之后,采用卫生经济学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从多角度体现干预效果。在流程管理方面,通过整合资源,理顺专科病人与未病、欲病人群的流程,对体检人群按照体质辨识及体检结果进行分流。未病、欲病状态人群在治未病中心的健康调养咨询门诊调治;已病人群在专科门诊接受**;属于慢病门诊管理病种者则在慢病门诊接受终身管理。、
软件功能:
儿童中医体质辨识
青中年中医体质辨识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老年人智力(阿尔茨海默病)检测
老年人检测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包括心质)和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1],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质具有一个宽大的正常波动范围,有时可越过边界而进入异常,即病理状态。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有所侧重地选择食物,对于身体有利,并可**疾病和调整体质。以二纲八要辨体质为指导理论将体质食养法归纳成“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燥则润之,湿则祛之”[2],中医体质辨识仪兼顾季节、地域、年龄、性别,除正常质外六种病理体质[3]都可按各种食物之性味调养而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