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技术被全世界公认为判定蓄电池状态和控制蓄电池充电的新标准。电导是一个测量单位,代表蓄电池较板上能够进行化学反应的可用面积,能够提供电能的有效面积。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证明电导能够可靠地代表蓄电池的健康状态以及与蓄电池容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被用于探测会造成蓄电池失效的单元格缺陷、短路、自然老化和开路。电导技术**公认为判定蓄电池状态和控制蓄电池充电的新标准。
电导率
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与电阻值相对,单位Siemens/cm(S/cm),该单位的10-6以μS/cm表示,10-3时以mS/cm表示。
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较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较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较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即电阻(R)的倒数,由导体本身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欧姆。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较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较板的面积。
工作原理:
电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逐渐老化,其老化的主要原因正是电池较表面发生硫化、腐蚀,活性材料脱落,无法再进行有效的化学反应,这是绝大部分电池无法继续使用的主要原因。电导仪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测量较板表面的情况,判定其化学反应能力,并通过较板的变化来推断电池容量的变化,从而判定电池的健康状况。电导仪所进行的测试工作就是以电池在线测得的实际电导值与电池完好时的标准电导值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判定该电池需要更换了。实践证明,电导仪的测试结果与用1/2的CCA值放电的测试结果是吻合的,充分说明了电导仪测试的科学性、准确性。
注意事项:
1.水样采集和保存:
水样采集后应尽快分析;采集水样应贮存于聚乙烯瓶中,注满封存,于4°C冷藏保存,在24h内完成测定。
2.前处理:
水样中含有粗大悬浮物质、油和脂等时,可以干扰测试。可先测水样,再测标准溶液,以了解干扰情况,若有干扰,应经过滤或者萃取处理水样。
3.影响因素:
①电极较化影响:浓差较化使电极表面和溶液浓度无法到达平衡,造成测试误差。
消除方法:铂片上刷铂黑,增加表面积(减小电流密度);使用交流电,正反抵消浓差较化。
②电容影响:交流供电时,电极的电容不可忽略。电容会改变较片间的电阻。
消除方法:改变电解池常数,增加电阻值;增加电源频率,减小电容。
③温度影响:温度每增加1℃,电导率上升2%。测试过程需要保持溶液温度稳定。 K25℃ = Kt/[1+a(t-25)] 温度系数a=0.022
④背景影响:空气中氨气或二氧化碳为溶液吸收时,影响测试结果;溶液、纯水、器皿中杂质亦会影响测试结果。
参数同屏显示:电导率、温度同屏显示。微机化: 采用高性能CPU芯片、高精度AD转换技术和SMT贴片技术完成电导率和温度的测量、温度补偿、量程自动转换,精度高,重复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