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设计依据
《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执法的通知》(〔2014〕56号)
《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方法技术指南(版)》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环发[2012]33号)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1)
《环境空气质量可视化预报会商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2)
《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源清单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3)
《全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实施方案》(环办函[2015]330号)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
《环境污染源自动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 352-2007)
《*共和国环境保》
《*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
《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
本系统设计是从低成本、低功耗、率等的概念出发,提出了采用单片机STM32F103VET6控制一系列的传感器(如DS18B20、DHT11、MQ-2、MQ-135等)来采集房内的环境参数,再运用灯光组、风机、加湿系统等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控制,使用蜂鸣器与STM32连接做为系统的报警器,如有参数超标就发出声响进行警报,同时使用蓝牙发送数据到终端。环境系统具有实时性、稳定性、性、操作简单等特点,这样便于解决环境中的环境参数的采集和。
车载式环境监测系统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监测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对管廊环境内的温湿度、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对内部的照明系统、系统、排风系统等实行,系统根据管廊的实际情况常用的变送器有温湿度变送器、各类气体变送器(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水浸变送器、烟雾报警器、红外探测器等。
一、概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社会文明进步呼唤环保自觉。建设民生环保,要始终坚持“环保为民、环保便民、环保利民”的民本理念。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保问题。、于2016年10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要求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明确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广大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生态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重点区域、流域重大环境管理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增强获得感,全面加强市环境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工作量化考核需求,建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智慧环保监测网络,使环境空气网格化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